7月2日,在長沙紫東閣華天大酒店,我們有機會面見“普親養老”創始人唐文湘先生,就養老產業發展的諸多問題進行了溝通與交流。
唐文湘,是中國老齡產業市場化實踐的先行者,是全國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歷經十余年,他一手將“普親養老”打造成國內失能失智照護服務知名品牌,探索出以失能、失智、高齡長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機構—社區—居家”的養老服務模式,被業界稱為“普親模式”。
湖南普親養老機構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 | 唐文湘
交談中,唐董思路清晰,見解深刻。輕描淡寫中,對于養老問題的洞見,觸及本質,直指人心,十余年的養老探索的精華沉淀,閃耀不止。
在長達四小時的交流中,許多點不斷被我們get到,真心受用。現將唐董的部分觀點整理成“十七條經驗”,與你共享:
經驗一:普親定位為“失能失智老人養護專家”,我們以服務失能失智老人為主,基本不服務活力老人。因為失能失智是絕對剛需,是黃金客戶,是政府最想解決的痛點,商業模式也最為清晰。相反,針對活力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不明確,產品難以設計,模式更不清晰,投資風險也更高,事實上,一般情況下,活力老人也并不迫切需要機構的養老服務。
經驗二:對失能失智老人的護理,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普通家庭是無力照護的。如果,一個家庭有一個失能或失智型老人,這一定會給這個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普親解決了家庭的痛點,比較容易得到家屬的認同,因此,我們只要依照專業的精神去做,把老人與家屬當成家人去對待,即算出現風險,家屬鬧事的也極少。
經驗三:那些動輒數百畝甚至上千畝的養老地產,靠政府補貼就想把日子過下去的,一定會很艱難。如果你是資金實力一般的民營企業,想做養老地產開發,那你需要嚴格控制規模,個人覺得30-50畝比較適宜。
經驗四:依照我們的經驗判斷,100個床位是我們單店的最佳平衡點,一個床位的平均投入為5萬,大約6—9個月實現經營的盈虧平衡,6—7年回收成本。
經驗五:目前中國養老呈現出結構性問題,政府、市場,企業、從業者等都存在諸多問題。就拿政府層面來說,政府對養老的理解也很糾結,一方面認為養老是屬于民生保障問題,想全面保障,滿足各種需求;另一方面又想把養老做成產業賺錢;一方面對各種業態的養老提供政府補貼扶持,另一方面又想把養老當成拉動GDP的市場化手段和工具。歸根結底,還是沒有明確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和基本養老服務的政府主體責任。
經驗六:做任何事情,先要把邏輯想清楚,邏輯對了,這件事情才有可能成立。邏輯不通,事情肯定做不成。現在很多養老企業,邏輯明顯不通,做起來會非常困難。
經驗七:很多房企想向養老地產轉型,以為養老地產就是簡單的“地產+養老”,事實上完全不是這么回事,地產商過慣了賺大錢賺快錢的日子,而養老對于服務的要求更高,賺的是慢錢累錢技術錢,甚至大多數還根本不賺錢,因此轉型最難的是心態調整。
經驗八:旅居養老也面臨邏輯上的尷尬。如果自建物業,就成了重資產;如果只是帶老人游山玩水,那么肯定做不過專業的旅游公司。
經驗九:除了基本公共服務的屬性外,養老服務市場化之路的本質還是要落到金融和保險,做這件事情的基本邏輯,先是聚焦于養老領域的某個痛點,再整合資源形成一套系統的解決方案,最后利用好金融工具,實現資產的整體溢價。
經驗十:目前在養老領域真正能夠賺到錢的公司很少,但是我認為有一類公司可以賺到錢,就是投資成長型的養老服務公司,目前這類公司市場估值整體較低,但是,由于優質標的的稀缺性,未來還是有很強的溢價能力。
經驗十一:普親正在快速擴張規模,因為規模是話語權,也是定價權。當普親的客戶規模足夠大時,我們就可以在此基礎上疊加各種產品,比如輔具租賃、智能設備、康復醫療,老年病慢病管理,低值易耗品、食品藥品等等,這樣我們就成為了產業鏈的鏈接者,能賺到產業級的錢。
經驗十二:靠情懷是做不好養老的,老板可以談情懷,但是員工不能把情懷當飯吃。對于員工而言,他們需要一個有發展的平臺,需要一份能夠讓自己過得好的工作,而這樣一定要落實到專業能力上去。
經驗十三:如果普親要做養老的智能化產品,我相信,在國內我們找不到幾個對手,因為我擁有龐大的終端客戶群體;另外,我們還有十余年的專業沉淀,我們也更容易看懂這個行業,我們可能最理解各方的需求,這些都是做智能技術的人很難具備的優勢。
經驗十四:養老企業大約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類是“賣水型”,一類是“挖礦型”。“賣水型”的公司比較多,因為相對容易,這類企業通過產品差價賺錢,贏利比較容易,但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挖礦型”公司,因為更聚焦,更深入,也更艱難,因此,這類企業未來才可能有產業級的收益。
經驗十五:保險公司與養老服務具有“產業融合”的天然優勢。保險公司有低成本的資金,既可以配置資產避險,又可以整合提供收益率較低的各類產品滿足客戶需求,他們更適合做這種長線布局。因此,我認為,最適合股權投資養老服務業的不是地產商,而是有遠見的保險公司。
經驗十六:目前想投資普親的金融機構很多,對于投資者的選擇,首要不是看錢多少,而是看雙方是否有共同的事業初心,如果雙方對養老事的理解偏差較大,那么,對方錢再多也不能要,否則后面的日子會很難過。
經驗十七:國內多家知名房企與普親在積極洽談。有的已經簽約,有的正在洽談。如果未來這家房企打造的所有項目都是“全齡社區”,在社區內就能一站式解決養老服務甚至于全齡照護的問題,這對于他們的產品銷售來說,無疑具有很強的正面價值。
THE END
本站文字及圖片內容版權歸湖南普親老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湘ICP備15011513號-1」 法律聲明
Copyright © 2019 湖南普親老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