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養老行業發生了哪些大事?出臺了哪些重磅政策?有哪些行業熱點?一起來看看吧!
01、重磅政策
國務院:發布《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
10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這份實施方案對國內消費領域的發展方向作出了具體安排。在養老方面,《方案》要求,建立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制度,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轉制為企業或開展公建民營,建立健全養老領域公建民營相關規范,著力解決托底保障職能與公建民營不協調問題。推動醫養結合,研究出臺醫養結合機構服務和管理指南,深入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開展養老機構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和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專項行動。推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
02、地方動態
1、河北: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
2、四川:印發《四川省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發展規劃(2018—2025年)》
3、四川:《四川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實施
4、內蒙古: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健康老齡化規劃(2018—2020)》
5、寧夏: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實施意見》
6、重慶實施失能老人護理能力提升工程
7、《中國老年人省級政策創新指數報告》在北京發布
1、河北: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
10月12日,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河北省康養產業服務體系基本健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能力明顯提高,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產業品牌不斷涌現,形成較為完整的康養產業鏈;康養產業相關政策與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教學科研體系初步建立;人才培養科學規范,產業帶動效應初步顯現,形成一批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領先技術,打造一批康養產業集群和知名品牌,康養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顯著提高。
2、四川:印發《四川省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發展規劃(2018—2025年)》
10月11日,《四川省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發展規劃(2018—2025年)》出爐,明確提出將建立健康養老服務體系,使老年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更加完善。
根據《規劃》,到2025年,四川將全面建成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全省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和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開設老年病科比例均達80%以上,治未病科室標準化率達100%;全省100張以上床位的養老機構,除與醫療機構整合設置的,均內設醫療機構;醫養結合產業增加值達到3200億元;人均期望壽命提高到78.2歲。此外,還支持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興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健康管理中心等醫養結合機構,逐步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驅動的健康養老發展格局。
3、四川:《四川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實施
10月1日起,新修訂的《四川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正式實施。《條例》規定,老年人患病住院期間不能自理的,其子女所在用人單位應當給予獨生子女每年累計不超過15日的護理照料時間,給予非獨生子女每年累計不超過7日的護理照料時間。同時,為兼顧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發展,進一步增強條例的可操作性,《條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通過集體協商或者制定規章制度等形式確定護理照料時間。護理照料期間工資福利待遇不變。《條例》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符合條件的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發放特別扶助金”,并對其住院護理補貼保險制度、居家養老服務支持制度等作了規定。
4、內蒙古: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健康老齡化規劃(2018—2020)》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衛生計生委等多部門聯合《內蒙古自治區健康老齡化規劃(2018—2020)》。《規劃》指出,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按相關規定申請開辦各類康復醫院、護理院、蒙醫中醫醫院、安寧療護機構等,重點把失能、失智老人的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支持閑置床位較多的一、二級醫院轉型為康復護理、安寧療護型醫療機構。支持社會力量優先舉辦康復護理、安寧療護型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開展醫養結合示范工作,建設一批醫養結合示范基地、示范機構、示范社區。研究出臺老年人健康分級標準,健全相關服務規范、管理標準及監督評價機制。2020年,結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65歲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健康管理率達到70%以上。全區醫療衛生機構開通老年人服務綠色通道率達到100%。
5、寧夏: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實施意見》
10月,寧夏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實施意見》,通過建立醫養結合責任分擔機制,利益共享機制,使各部門在醫養結合管理中迸發合力。支持民營醫療機構舉辦養老機構,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途徑,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參與實施醫療、養老設施建設。鼓勵公立醫院設立老年病科,開展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工作,推廣建立居家養老慢性病健康管理信息平臺,對居家老年人進行健康管理。
6、重慶實施失能老人護理能力提升工程
10月,重慶市衛計委透露重慶正在實施失能老人護理能力提升工程,鼓勵三級醫院發展老年醫學專科,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長期護理床位不低于1張。根據相關要求,全市按戶籍老年人口0.75%配置醫療機構長期護理床位。鼓勵三級醫院發展老年醫學專科,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老年病科設置比例不低于35%。加強區縣級醫院老年病科建設,鼓勵公立二級綜合性醫院設置長期護理床位,鼓勵部分二級醫院和社會辦醫療機構轉型為老年護理院,鼓勵養老機構開辦康復醫院、護理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逐步增設長期護理床位。
7、《中國老年人省級政策創新指數報告》在北京發布
10月20日,《中國老年人省級政策創新指數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老年人政策省級創新指數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是上海、北京、河北、江蘇、吉林、天津、福建、廣東、陜西、遼寧。
未來,我國各省份養老政策將呈現六大創新趨勢:一是長期照護服務政策體系將成為各地建設重點;二是醫養結合將由點到面快速推進;三是精細化的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將在各地逐步加強;四是以服務清單為基礎的社區居家服務政策將在各地不斷推出;五是農村養老服務工作將得到加快推進;六是養老人才隊伍建設優惠舉措將逐步推廣和落實。
03、企業動態
1、廣西首家中外合資養老機構入駐南寧高新區
2、泰康養老社區落地廣西南寧,完成全國十三城布局
3、當代置業宣布布局健康養老產業
4、餓了么北京布局養老餐市場,將發力養老服務
1、廣西首家中外合資養老機構入駐南寧高新區
近日,中外合資養老機構——廣西喜康中頤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在南寧高新區舉行項目入駐簽約儀式,這是廣西首家中外合資養老機構。此次簽約項目位于高新區科技工業園內的豐達路,緊靠地鐵 3 號線創業路站,該養老機構高 17 層,總面積 1.1 萬平方米,約有 310 個床位,項目預計總投資 5600 萬元,將在 2019 年重陽節正式營業。喜康中頤公司負責人表示,計劃在廣西投資 5 億元建成 3000 張以上床位的大型連鎖品牌養老機構,為老人提供醫養一體的專業服務。
2、泰康養老社區落地廣西南寧,完成全國十三城布局
泰康在廣西南寧成功獲得興寧區三塘地塊,該地塊占地約228畝,將打造成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個大規模、全功能、國際標準的高品質醫養社區——泰康之家·桂園,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千戶養老單元,并配套二級康復醫院。隨著泰康之家·桂園項目落地,泰康已完成北京、上海、廣州、三亞、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昌、廈門、沈陽、長沙、南寧13個核心城市醫養社區布局。
3、當代置業宣布布局健康養老產業
日前,當代置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正積極計劃布局綠色健康養老產業,并成立下屬綠色健康養老房地產信托平臺(「Modern REITs」)。當代置業表示,其在北美經過了近10年的養老服務運營探索,結合北美當地成熟的養老模式,打造專注于為華人服務的養老運營產品。一方面通過綠色節能建筑與養老服務的結合,實現產品的價值創造,另一方面通過北美成熟的養老服務運營經驗與中國潛在的龐大養老市場結合,實現市場的價值創造。7月16日,當代置業與太平人壽、太平保利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正式聯手開發養老產業。
4、餓了么北京布局養老餐市場,將發力養老服務
繼餓了么在廣州首推居家養老服務,上線”長者配餐”與“居家照護”等上門服務之后,日前,餓了么聯合中國營養學會、朝來綠色社區居委會和北京明夷紅心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為社區老年人開展營養健康飲食管理培訓,并免費送去營養餐。餓了么透露,除了與養老機構合作為老年人提供產品配送服務外,未來或將根據老年人需求接入家政服務、心理慰藉等其他養老服務。
04、行業數據
1、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較上年增加2700多萬
2、北京近1/4戶籍人口60歲以上
3、養老金融藍皮書:預計我國基本養老金投資規模在1萬億以內
1、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較上年增加2700多萬
截至2017年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9154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71萬人。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4029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364萬人。其中,參保職工29268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1026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1441萬人和922萬人。
2、北京近1/4戶籍人口60歲以上
日前,北京市老齡辦發布北京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約333.3萬,占戶籍總人口的24.5%,戶籍人口老齡化程度居全國第二位。預計到2020年,北京戶籍老年人口將超過380萬,常住老年人口將超過400萬。在老年人的分布上,北京城六區戶籍老年人口216.8萬,占全市老年人口的65%。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豐臺區,戶籍老年人口占本區總人口比例為29.2%;最低的大興區,戶籍老年人口占本區總人口比例為20.6%。撫養系數方面,2017年北京市約每2.5名勞動力在撫養1名老年人。
在養老服務機構方面,截至2017年底,北京投入運營養老機構506家,投入運營養老床位10.3萬張。全市215家公辦養老機構,已有112家完成了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占比為52%。通過實施公辦(建)民營改革,公辦養老機構床位使用率由過去的49.6%,提升到54.7%,接收入住人數較改革前提高了14.2%。
3、養老金融藍皮書:預計我國基本養老金投資規模在1萬億以內
10月20日,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共同發布了《養老金融藍皮書: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分析,盡管目前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超過4.39萬億,但是預計最終委托投資運營資金規模可能在1萬億以內。
藍皮書指出,已經委托運營的基本養老金采取保底保收益模式,不利于基金長期增值。目前已經有14個省市地區進行了基本養老金委托投資運營,期限5年,采取了保底保收益投資方式。在這種情況下,相關資產配置必須以合同期為限,投資趨于保守,實際上是犧牲了可能獲得收益來確保本金安全,不利于基金長期保值增值和積累壯大。
本站文字及圖片內容版權歸湖南普親老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湘ICP備15011513號-1」 法律聲明
Copyright © 2019 湖南普親老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